栏目分类
范雎能取代魏冉,并不是靠“远交近攻”,对秦国真正的贡献有三点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2:09 点击次数:196
大家好,我是小步,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《七雄归一系列》第17期。
说起范雎这个人,他的出场时间点很有意思。与长期辅佐秦昭王的魏冉不同,范雎登上历史舞台时,秦昭王已经在位三十多年了。很多人以为范雎一到秦国就取代了魏冉,其实这是个误解。
根据史料记载,范雎在公元前271年来到秦国,凭借出色的才能获得秦昭王赏识,被任命为客卿。但直到公元前266年,他才真正取代魏冉成为秦国相邦。这中间足足有五年时间,说明范雎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。
那么范雎对秦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?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点:
展开剩余69%首先,他帮助秦昭王完成了权力更迭。魏冉作为秦昭王的舅舅,长期把持朝政,虽然功勋卓著,但时间一长难免产生私心。特别是获得陶邑封地后,魏冉开始为个人利益谋划,甚至不惜让秦国远征齐国。这让雄才大略的秦昭王深感不满。
范雎的聪明之处在于,他并没有一上来就劝秦王铲除魏冉。而是先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,等获得秦王充分信任后,才建议驱逐以魏冉为首的四贵。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,既保全了自己,也帮助秦王顺利收回了权力。
其次,范雎调整了秦国的战略方向。在魏冉主政时期,秦国主要向南扩张,先后攻占上庸、南郡、黔中郡等地。而范雎则把战略重心转向北方,集中力量对付日益强大的赵国。从公元前270年到前260年,秦国连续对赵用兵,最终在长平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。
这个战略调整非常及时。因为当时的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,已经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强国。更可怕的是,赵武灵王还制定了从河套地区南下关中的战略计划。虽然这个计划因沙丘之变未能实施,但足以说明赵国对秦国的威胁有多大。
第三,范雎主持修建了褒斜道栈道。这条全长249公里的栈道,将关中和巴蜀连为一体,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后勤保障能力。后来刘邦明修栈道的故事,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条道路的战略价值。
总的来说,范雎的贡献虽然比不上商鞅、张仪等名臣,但他确实在关键时刻帮助秦国完成了权力过渡和战略调整。不过要论秦昭王时期的最佳搭档,还得是魏冉和白起这对黄金组合。
下期节目,我们将重点讲述黄金三角中最后一位重要人物——白起的故事。如果喜欢本期内容,别忘了点赞转发哦!
我是小步,我们下期再见!
发布于:天津市